暑期实践他们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博客上
时间:2007年09月04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次
顾玮/文
●每年夏日,总有一道别样的风景呈现:一批批高校的学子出现在街头、社区和乡村,他们发放宣传资料、调研发展状况、开放临时课堂、收集所需资料……暑期实践让他们一路感受,一路见证,一路思考。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这道风景并没有随着暑期实践的结束而黯淡,大学生们把热闹延伸到了网上,目前最火的莫过于把“盛夏结出的果实”放到网络博客上“晒一晒”,顺带盘点一下年轻人自己的喜怒哀乐。
最近几天,各个高校都要陆续开学了,不经意间,记者发现暑期实践博客正在逐步“升温”。通过博客记录下了自己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结果,既真实又亲切,无疑让点击者眼前一亮。
“7月,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在象山进行社会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希望通过博客把每一天都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写博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绪。”这是浙江大学大二学生小陈喜欢这项“新流行”的理由。不久前,我省举行的2007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博客PK赛,无形中又为这股时尚潮添了把“火”。
阅读这些博客,其中当然不乏行走时的艰辛、受挫时的懊恼、工作时的无助,但更多的是优秀的社会实践带给他们能力的提升和对社会的思考。
故事一:他们走过30个村庄
“……最美,是远方村庄里传来的消息,让我们一同赴约,一同找寻。在一个富庶的路口,在一个记忆的檐下,看见父老乡亲的怀抱已经敞开。最美,是走的时候,自己的脚步,和脚下的地图……”“老剑”的这首诗,就像冲锋号一样,鼓励着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100多名大一学生投入到今年7月的首个暑期实践当中。
在“搜狐博客”上,自称“老剑”的博主人,其实就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法律与传媒分院的刘建民老师,也就是“行走的新闻”的创意者。他向记者介绍说,清华大学有一项实践活动叫“新闻大篷车”,已经搞了很多年了,每年都从新闻专业学生中挑选10多人去沙漠、黄土高原等各地实践。与“新闻大篷车”不同的是,他想让“行走的新闻”更具普遍意义,于是今年他从学校新闻专业的大一学生中挑选了100多人,分成30组,去采访见证“宁波:30个村庄的30年”。他说,这是他关于“行走的新闻”设想中的第一个主题,明年类似的行走还将继续。
大一女生李飞燕与3个同伴去的村庄是余姚三七市镇的石步村,她说,老师事先给他们的线索是“石步村有百年杨梅十年白茶”。
在博客日志中,可以找到他们关于行走的一段真实体验:“……下车后,才知道那是三七市镇上,石步村距那里还有一段距离,而且没有直接去村子的车子。于是我们作了一个最伟大的决定,徒步去石步村……顶着头上火辣辣的太阳,拖着早已疲惫不堪的双腿,奉行着‘逮到人就问’的原则,摸摸索索大概一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目的地。”
汗水后的收获总是更加香醇:在村委会的支持下,他们看尽小村的三大特色产业———茶园、杨梅山和竹山,收集了大量资料;他们找到了石步村最早的村民———叶氏的后人叶良年老先生以及他们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祖屋;在石步村简陋的校舍里,他们体会到孩子们不为贫穷所阻的求学之心;在三七镇敬老院,他们感受到老人们年轻积极的心……他们第一次有了当新闻记者的真实感觉。
如今,“老剑”的博客上已汇集了很多“李飞燕”们带回来的报告,100多人的“行走成果”可谓蔚为大观,在生动的图文背后,是宁波改革开放30年农村的巨大变迁:位于海曙区的后孙村把垃圾回收中心创建成了卫生村;江东区福明家园社区是东部城市化建设中第一个集中安置拆迁农民为主体的新型社区,从村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只花了短短4年时间;江北区三勤村从1999年开始依托优越的山水资源引入白茶种植,如今它已成为致富主业;鄞州区湾底村从“烂田推捣臼”的穷村一跃成为“桑果熟了,村民富了”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镇海区光明村400余户村民实现了住别墅的梦想;北仑区牌门村在蝴蝶兰、红掌培植基础上,已发展为“一个百花争艳的村庄”;余姚小路下村已成为外来务工人员激情创业、实现梦想的热土;慈溪庙山村由于当地企业的“反哺”,实现了“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奉化滕头村提倡“家在青山绿水间”,走出了一条创新、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宁海大路周村被称为“只有一个农民的村庄”,因为村里60%-70%的人基本上都是企业主,30%-40%的人都在工厂工作;象山县宁波站村人凭借着胆识、商业嗅觉和智慧,成就了海运事业的蓬勃发展……
谈及活动初衷,“老剑”说,明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行走在宁波的这30座村庄,是为了让学生们去基层当中了解我们这个转型社会的现实状况。他认为:“抓取一个村庄的历史发展轨迹上的关键点,抓取一个村庄的独特自然和人文色彩,抓取一个村庄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亮点,抓取一个村庄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人物和新闻故事,抓取一个村庄中最典型的家庭或者企业……抓住一切具备新闻价值的人和事,这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大学生们在行走之余,也带回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证物”,村里的致富特产、村口的一棵古树照片、村委会的《土地承包合同资料登记册》照片……据悉,新学期开学后,“老剑”还将和学生们一起在校内组织“宁波:30个村庄的30年”纪实展,还要进行一次校内“行走的新闻”主题报告会,以期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照片由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法律与传媒分院提供)
故事二:他是一名“湿地使者”
知道周杰的名字同样是在搜狐博客上,他们的“湿地使者”行动在网上以图片日记的形式吸引了我。
博客上的图片日记是他们今年暑期实践的一部分成果。后来我又了解到,周杰所在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绿色环保风协会是今年我省惟一一支入选全国“湿地使者”的队伍。2007年湿地使者行动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共同主办。“湿地使者”行动已连续举办7年,每年都及时根据最新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当年的主题。根据近期一些水源地发生的蓝藻暴发事件,今年的主题被定为“饮水当思源,呵护水源地”。
说起绿色环保风协会,可能未必有多少宁波人知道,但是说起他们协会的一件“大作”———宁波市绿色地图,估计不少人应该留有印象,正是绿色环保风协会和万里学院的学生一起创意把宁波市的一系列绿色消费点、绿色回收站等纳入了“绿色地图”中。
学习财务管理的周杰是本次“湿地使者”活动的主要策划者,他告诉我说:“我们社团的指导老师李飞老师得知这个信息后鼓励我们去参与。”活动策划稿是从6月份开始写的,刚开始是周杰一个人,后来又有两名社团同学加入,补充了不少有创意的活动。“离竞标时间不远,时间比较紧,经过了几轮的修改,有些方面考虑得并不是很周全”,不过,他们的方案在全国的网上竞标中还是顺利胜出了。
7月10日起,9名“湿地使者”开展了保护、开发水资源的宣传和调研活动。周杰介绍说:“我们这次活动范围主要是宁波地区为主,刚开始定在杭州,但后来觉得我们自己的家园更需要我们的关注。”他们花了半个月时间,跑了姚江源头的大岚镇、正在建设中的慈溪湿地,又去了宁波主要的几大水库,如鄞州的横溪水库、宁海的白溪水库、慈溪上林湖水库等,还在余姚市区超市、慈溪书城、万达广场等人多的地方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同时还走访了各地的环保局、水利局等。周杰说,同伴们跟他一样,虽然行程中免不了要喊累,但是做起事来,绝对是认真负责的。
探访姚江源是“湿地使者”活动的第一站,期间碰到的一件事让周杰记忆深刻:“我们在余姚车站等去大岚镇的车子,一直等不到,正四处打听,一个陌生女生过来说她是大岚镇的。不久,车来了,一路上那个女生不停地询问湿地使者的情况,似乎对我们的活动很感兴趣。我们也了解到她是湖州师范的大二学生,叫刘佳……到达大岚,原本以为她会和我们说再见,没想到的是她说想加入我们的队伍,至少可以给我们当向导。”
“湿地使者”在大岚的活动内容包括徒步寻找姚江源、在姚江源宣誓、种思源树,寻找源头附近可能潜在的污染源等。周杰说:“刘佳家是种花木的,她给我们介绍了好几种树种,最后选择了枫树做为思源树,在姚江源两边各种一棵。”而刘佳的一句“姚江不仅是宁波的母亲河,还是我们大岚人赖以生存的水源,作为大岚人应该为我们的水源地做一份贡献”,更是让湿地使者们感动不已,共同的环保理想成了他们的友谊纽带。
作为在校大学生,“湿地使者”们也意识到,“我们实际改善水源地的能力有限,只能通过对水源地附近的居民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提高保护环境、保护水源地的意识,通过他们对水源地产生长远而实际的影响,从而起到保护水源地的目的。”
沉浸在自豪中的周杰告诉我说,他们的“湿地使者”行动远没有结束,“开学就是大三了,开学以后我们准备举办一个校园节水周,之后将我们从姚江源头和宁波市各大水源地带回来的水样注入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的母亲河———理工河;还要在学校举办一系列的图片展、以寝室为单位举办节水比拼和节水知识技巧比拼等。”
“我们撑起湿地使者活动旗的旗杆,是就地取材的哦……还蛮好用的”、“水源地保护大家还得齐心协力啊”、“这就是水源地附近的小小工程措施,实在起不到什么作用,可叹啊”……从这些发布在博客上的图片说明的不同语气词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已经与环保联系在一起了。(照片由周杰、周柳明提供)
精彩博客“连连看”
A
还记得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们早早地起床去寻找要进行社会实践的骆驼街道;还记得第一天晚上我因为中暑早早地就睡觉了,第二天也没能去参加社会实践;还记得我和我的搭档天天在骆驼街道盛家社区居委会写稿件、打文字的忙碌的身影……已习惯于每天早晨在闹钟的催促下匆匆起床的日子,已习惯于每天乘相同的车子来回于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路线,已习惯于大家每天在社区吃一样的饭菜的时光……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人文分院赴骆驼街道盛家社区暑期实践小分队(http://blog.kyren.net)
B
登上跨海大桥,走进少年宫,行过污水处理厂,滞留虞波社区,携手麦当劳,我们带着绿色风暴,活跃在慈溪的角角落落。在夏日午后,忘记行走时,我开始明白,原来渴的不止是脚下的世界,还有每一个人的心……最后的一场绿色行动,在麦当劳明亮的餐厅,牵手一个个天使———那些福利院的孩子们,眼睛不可控制的湿润。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绿色先锋在行动”暑期实践宁波分队(http://weloveningbo.blog.bokee.net)
C
男生女生演了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话剧,故事情节为成长在城里的小蝌蚪终于受不了周围被污染过的环境,千里迢迢也要逃离去寻找当初妈妈生下自己的地方,那里没有臭气熏天,没有污浊的空气,没有嘈杂的噪音,他们可以在清澈的水里无拘无束地生活着。话剧的成功演出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浙江万里学院赴杭州暑期实践队(http://junjun鄄beyond.blog.bokee.net)(柯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