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杨德仁:创新为弓 “硅”心似箭

时间:2020年06月02日    编辑:主站2    来源:     浏览次数:

记者潘仙德报道 “光伏是直接、简单地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这将是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光伏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高科技之一,而硅已成为光伏的基础材料并主导着光伏产业的发展,这是不二之选。”日前,中科院院士、半导体材料专家杨德仁出任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首任院长,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30年来致力研究硅材料

杨德仁与硅材料可谓打了半辈子交道,他长期从事半导体硅材料研究,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单晶材料、太阳能光伏硅材料、硅基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纳米硅及纳米半导体材料。他提出了掺氮控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直拉硅单晶微缺陷的思路,系统解决了氮关缺陷的基础科学问题;提出了微量掺锗控制晶格畸变的思路,发明了微量掺锗硅晶体生长系列技术,系统解决了相关硅晶体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了纳米硅等的制备、结构和性能,成功制备出纳米硅管等新型纳米半导体材料。

“30年来,我一直从事光伏硅的研究和应用,并相信在未来30年里,我国的光伏发电将占总发电量的30%。”杨德仁说。

在科研创新道路上不断挑战自己

今年56岁的杨德仁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系,1991年参加工作,是我国第一位自行培养的半导体硅材料博士,他借鉴在日本、德国和瑞典留学的教学经验,结合科研工作的前沿成果,在微纳电子硅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原始创新成果。2016年他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浙江省劳动模范。2017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德仁领导的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硅材料研究小组,是国际上最重要的硅材料研究小组之一。在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流行的观点是“硅材料越纯越好”,杨德仁却另辟蹊径,研究硅单晶中氮杂质的作用。

因为与主流研究方向相悖,杨德仁的研究遇到了不少困难,也不被人看好。在同行看来,这似乎是一条看不到希望的路,但杨德仁却坚持走了下来。结果,“掺氮直拉硅单晶氮及相关缺陷的研究”这一项目获得了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逐步得到国际上的认同。

在该领域进行开创性研究的同时,杨德仁及其团队也在其主研的微电子、太阳能光伏硅材料中掺入微量锗原子来控制缺陷,进行应力补偿,实现了大规模应用并生产。目前,特殊硅晶体不但应用在了航天器上,也为我国微电子、太阳能硅晶体企业所应用,还出口美国等发达国家,达40多亿元人民币。

做有德有仁的师者

今年1月,浙江大学为杨德仁打造一个新的工作平台——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也是我省高校教育系统第一批设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章国贤等前来祝贺,对杨院士在半导体硅材料领域的科研成就表示高度肯定,希望他能继续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珍惜荣誉、奋力拼搏,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更大成就。

30多年里,杨德仁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精神也不负众望,他的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一等奖 4 项等等。如今,杨德仁出任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首任院长,他对记者说:“我是做科学研究的,我将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和科研能力,带领我的团队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浙江大学第七届“三育人”标兵颁奖晚会上,一位学生给杨德仁写下了这样一段颁奖词:当启真湖畔的美天鹅引颈高歌,一位有德有仁的师者静静地拿起粉笔,在课堂上绘就浩瀚的知识海洋。二十年如一日,他将汗水挥洒在讲台上,将心血投身于实验室中,他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求是英才。

链接:http://epaper.zjgrrb.com/html/2020-06/02/content_2710876.htm?div=-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