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仅仅教书还不够”--

时间:2004年12月02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作者:翁国娟 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04-12-2   郑强,一个在浙江大学耳熟能详的名字。   1982年从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的他,之后一直从事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并已取得不菲的成就。如果去翻一翻郑强教授的简历,你所看到的,也许就是一位功成名就的青年学者堪称“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人生轨迹:   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88年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90年就读徐僖院士博士生。经导师与学校推荐,被国家教委录取为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培养博士生,1994年12月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199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所获荣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竺可桢优秀教师奖;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获得者。等等。   但是,如果你有幸和浙大的学生们一起去聆听一次他那激情澎湃的演讲,面对讲台上那位言辞犀利、表情生动的“愤青”式人物,你会觉得很难把这个人与他所从事的艰涩学问联系在一起。而台下学生掀起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与欢呼声,却又在不容置疑地告诉你一个事实:他是浙江大学7万在校学生评选出的“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2001年,他以最高票获得这一桂冠,2004年,他再度当选。   “教授,仅仅教书不够,还应当育人,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郑强教授是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的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还是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的主任。自从1996年回到母校任教,他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一直都很繁重。8年来,他承担的诸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就有12项之多。说起来,真正有机会听到他讲课的学生,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生在内也就40来人。那么,为什么郑强教授在浙江大学的学生中却拥有如此旺盛的人气?   “我常不定期做些演讲,各个校区,不同的学院,只要有人邀请,我有时间,就一定会去。”郑强教授自己揭开了迹底,“之所以在如此繁忙的科研和教学之外还如此热心于演讲,那是因为作为一名学校的教授,仅仅教书不够,还应当育人,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他的演讲与他所研究的高分子领域基本无关,却涉及教育、科研、人才等诸多与高校和青年学生息息相关的话题。在今年的9月23日,郑强教授在宁波理工学院的“名师名家”论坛上作题为“求学为哪般”的演讲。和以往的每一次演讲一样,郑强的妙语联珠在引发阵阵欢笑的同时,也引起了学生们深深的思索。   “学习,要快乐的学习,学习是境界和情操的陶冶。”他说,“我们应该一生追求愉快地活着,为了愉快生活而愉快学习;学了知识要懂得报效祖国,切忌为了莫名的荣誉未老先衰。”   郑强教授的演讲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讲座结束后,有同学说:“听您的演讲惟一的遗憾就是手掌很疼。”也有的人说:“您能给我一个忘记您的理由吗?”   郑强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就是这样通过一次次演讲,建立起真挚的师生情谊的。学生们喜欢他,是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还是一位用心灵和学生沟通的好老师。许多人就这样通过他的演讲,或者广为流传的演讲文稿认识了他。久而久之,知名度大升,连校外的公司企业、宾馆饭店、中小学乃至幼儿园都来请他去讲演。   “教育是把双刃剑,如果再不反省我们的教育,毁掉的就不是一代人”   “教育是双刃剑,好的教育让人走向睿智,反之就是愚昧,在科学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郑强教授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太注重形式,不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这太可怕了。什么是素质教育?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人说会外语、会电脑、会钢琴就是素质教育。我说不是,只有诚实做人、诚实做事,才是走遍天下都不怕。如果再不反省我们的教育,毁掉的不只是一代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出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切,针砭当前教育体系的弊端,为建立一个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环境而呐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郑强教授在演讲中最为关注的内容。   “教育究竟为谁服务?教育应该为人民服务。因为教育经费取之于民。”在一次演讲中郑强教授谈道,“你看那些金碧辉煌的大学校园和科技园区,再看看那些仿佛上世纪的破败的乡村小学,多么强烈的反差!这能体现对人民负责吗?”“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去落后地区工作,而条件好的地区对大学生的吸纳饱和。大城市里,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这种恶性现象还在膨胀。依我看,中国的教育观、人才观出了问题,中国教育不能盲目追求培养高层次、高科技。”他指出目前在许多学校和家长的观念中,把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仅仅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这是一种极其短视的行为:“树立健康的人生观,远比获得高学历更重要。而一个自尊、自信、自强、善良、正直的人,也远胜于一个单纯高学历的人。把就业、赚钱作为选择专业的第一要素是短视的,而把所谓的高学历作为选择人才的惟一标准,同样以偏概全。受教育者的人格、素质更为重要。”   客观地说,郑强教授提出的一些观点,我们也许并不陌生,他所批评的一些不正常现象,也并非无人看到。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名集众多学术成就于一身的学者,郑强教授没有将自己的活动局限于学术研究本身,而是以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良心,对自身所处的这个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并且大声地把自己的观点说了出来。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忧患意识,和对公共教育事业的参与热情,以及对教育理想的坚持,令人感动。   “我的理念:必须从现在开始做起,哪怕呼吁,也是一种教育的行动”   2000年,郑强曾应邀在浙江省图书厅做过一次题为《“民富”不等于“国强”》的演讲,有人将演讲整理后发到互联网上,轰动了全国,特别是在教育和科技界产生了持续数年的强烈反响。该帖至今仍在许多高校BBS上流传。在这篇演讲稿中,郑强教授对我国科技、教育体系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质疑。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郑强教授毫不隐讳他对现状的深深忧虑和期待改变的迫切心情。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11月15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郑强教授做了一期专访。主持人问道:“您觉得您的这些观点提出来,是您想到了别人还没有想到的问题,还是您说出了别人还没有说的问题?”   郑强回答说:“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教育界没有看到这个问题,也不认为人家不接受这个观点,我认为我们声音还不够,我们还没有具体行动。我并不指望,我这若干年来,我做了如此多场的报告,就能一定起一个很大的作用,但是我的理念是必须从现在开始做起,哪怕呼吁,它也是一种教育的行动。”   这,应该是一个绝好的回答。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