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够,考生成特“困”族
时间:2006年03月28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次
请您致电本报新闻热线:87777777,或发邮件至ZZY@cnnb.com.cn,也可QQ留言至:107092222。
如果在迎考的日子里
您有任何需求和烦恼
请联系晚报
我们将尽我们所能
为您排忧解难
如果您能够为考生
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请联系晚报
也许您的一点付出
会令他们终身难忘
如果您作为“过来人”
有切实的经验和教训
请联系晚报
也许您的一个电话
可让他们受益良多
为了迎考,他放弃了所有娱乐活动;为了迎考,他每天天没亮就起床了;为了迎考,他变得抑郁、不快乐……
少年十五,青春十八,这难道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吗?
前几天,在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校报记者团的配合下,本报策划组织的两支“考生压力”调查队,来到我市两所市属中学(应学校要求,隐去校名),分别对参加今年中考或高考的8个毕业班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完成调查问卷500份。
[B]关注一:睡眠[/B]
80%高考生有睡眠“饥饿”
在对问卷调查统计后,我们发现,将近80%中考生学习到晚上10∶30以后。另外,有13%的学生早上6点起床,有47%的学生在早上6∶30起床,在7点左右起床的大概为32%。
相比之下,高考生的日均睡眠时间要比中考生少将近一个小时左右。在对高考生的调查中,记者发现,其中一名学生的睡眠时间为24∶00—5∶30,而且中午没有安排午睡,一天睡眠时间仅5个半小时。总体而言,大约有八成以上的考生有睡眠不足的现象。
这样的体力透支吃得消吗?调查中,一名考生无奈地告诉记者:“不是不想睡,是时间太少,眼看就要冲刺了,谁敢睡安稳觉呢?”
采访得知,为了挤时间,许多同学都在床头放了只闹钟,但尽管如此,也有同学睡得太沉听不见,不过,他们都设有“双保险”,一到时间,即使闹钟不响或没醒来,他们的父母也会“忍痛”叫醒他们。
多数考生对于睡眠质量反映不错。许多考生表示,晚上能很快入睡,不容易惊醒,能一觉睡到天亮。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反映,由于紧张,入睡困难,而且多梦。“人躺在床上,可脑子里还是白天做题目的影子,越睡越清醒,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调查中,有个别考生承认有严重的失眠现象,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打采,关键时刻成绩反而一降再降。据了解,这些同学主要老是担心自己可能考不好,让父母亲友失望,给自己的压力太大。
[B]关注二:活动[/B]
95%高考生没有课余活动
“除了体育课,没有其他活动。”这是众多高考生在接受调查时回答最多的一句话。调查显示,95%以上的高考生在课余时间没有安排体育活动。偶尔有的,也只是在家里举举哑铃,做几下俯卧撑。即使是双休日,也难得和同学一起打球娱乐。
据调查反映,83%的学生每周平均有5—6小时的时间自主安排活动,但多数人都“珍惜”地用到复习功课上去了。即使是中考生,也有17%的同学几乎没有课余时间供自己支配。
“我现在每天拼命地挤时间,就怕时间不够啊。”记者了解到,班上一些成绩好的同学会在学习上暗暗较劲。你学一小时,我一定要比你学得更长,“没办法啊,看着教室里中考的倒计时牌,压力自然就来了。只有将自己埋在书堆里才可以感到一丝安慰。”
与此相对应的是学生的身体令人担忧。在调查中,记者随机采访了20个初中毕业班的同学,竟然发现有16个戴着眼镜。而其中有几个正是升入初三后才戴上的。
一所被调查中学的李老师说起这么一件事,一次他在监考时意外发现班上有个学生后颈上贴着膏药,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长期坐着缺乏运动引发了颈椎病。“以前只知道这种病上了年纪的人才会有,想不到现在十五六岁的孩子也有了。”
调查还发现,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往往平时学得比较轻松,而且注意劳逸结合,他们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学习效率却特别高。相反,有些同学学得很苦很累,比别人付出双倍努力,但成绩还是上不去。
[B]关注三:压力[/B]
60%我很累,而且不快乐
进入中高考冲刺阶段,学生的课余复习时间明显增加。据调查,高考生的日均复习时间比高二时增加1—2小时,而中考生,也普遍增加半小时到45分钟,个别同学甚至增加了两到三个小时。
调查还显示,中考生中,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平时请了家教,有的甚至是几门课一起请。而其中近四成请家教是家长的一厢情愿。相比之下,高考生则很少有人请家教,“复习时间都不够,哪还来得及请家教啊。”
在回答中考顺利与否,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时?65%的同学认为中考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以后的学习、就业、工作,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幸福。而有25%的同学则表示中考虽然不能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但影响肯定很大。至于高考生,很多人都明确表示:高考就是一条分水岭。多数高考生表示,学习苦倒还可以承受,最难以承受的是万一高考失败后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
调查显示,60%的考生感觉生活有点压抑,有许多无奈。有名考生在调查问卷上写道:我的快乐被无休止的功课取代了,我很累,而且我很不快乐。可能,这说出了一部分考生的心声。
(记者朱志莹通讯员江天宇)
特别感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对本次调查的大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