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奖学金用得有意义 万名学生乐为爱心基金捐款
时间:2006年12月15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次
12月12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学院露天广场,举行“献爱心、暖人心”爱心基金捐款仪式。各班级学生代表们将凝聚全班同学爱心的捐款书,郑重地投进“爱心基金”捐款箱。这是学院继教职员工捐款后的又一次集体奉献爱心行动。
机电分院04级1班的小汪同学激动地说:“以前,拿到奖学金是被同学起哄请客用掉的。现在,大家都会想怎样让奖学金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他今年就把自己的部分奖学金捐赠给爱心基金了。
怎样让奖学金用得更有意义这一话题,在学生当中引发广泛思考。
学生
奖学金可请客也可救人
“奖学金,可以请客,也可以救人,既然如此,我何不选择用它救人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学生韩辉,一口气把自己刚拿到的500元“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全部捐给学校的“爱心基金”。这名大学生说,现在高校里流行用奖学金请客的风气,“有同学一拿到奖学金,周围就有同学起哄请客,最后,奖学金去了大半却无所收获,为什么不用它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呢?”
“董巨擘得救了,这对我们绝对是一个鼓舞!”05级机械电子工程2班班长吴金裕去年捐了1000元,今年又把自己奖学金的一半金额1000元给了“爱心基金”,去年,由于该班同学董巨擘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危在旦夕,家里为此变卖了房子,背负了沉重的经济压力。最后,董巨擘得到了来自“爱心基金”的12万元,终于在今年完成了骨髓移植。“想到那些花在无谓的应酬、享受上的开销聚集起来,就能救人一命,那种成就感荣誉感,绝对不是花钱请同学吃饭可以换来的。”“我希望通过这份爱心去帮助那些不幸的同学,重新走回校园,找回自己的大学梦想。”他说。
“我们所见到的某人现在的遭遇,极有可能是你以后某个遭遇的一次提前彩排。”外国语分院的刘嫣然,对于自己捐赠1000元奖学金是这样考虑的: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就是为自己铺路。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自去年宁波理工学院成立“爱心基金”开始,注入资金已超过了100万元,其中包括学生的首批爱心基金30余万,学院投入40余万元,今年学生又募捐了32万元,“爱心基金”已经为77位同学提供了资助,资助金额达44.6万元,其中一名身患尿毒症的同学接受了肾移植,现已回到了学校。
爱心基金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催生
宁波理工学院学生处处长陈小兰老师,谈起“爱心基金”的创建初衷深有感触。她说,每年学院里都有遭遇意外或重大变故的学生,尤其是患重病,往往使学生家庭顿时陷入困境。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学院,或者学生所在班级的热心学生,通过对外的奔走呼号,寻求社会援助。
但去年,却成了让爱心“措手不及”的一年,陈小兰回忆,在05级的新生体检中,机能分院同一个班级连续查出一名学生患白血病、一名学生患肾衰竭,经贸分院一名学生患上了尿毒症。
这些学生所在班级的同学纷纷自发要求捐款,学院考虑到同学们的爱心非常可贵,但毕竟部分同学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且应该让相互关爱成为学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行为,因此,设立一个长效的“爱心基金”对社会更有意义。
去年12月,学校成立爱心基金,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学院注入首批资金40余万元,并号召广大师生员工奉献爱心,帮助身边的困难学生,同时提出四个捐款原则:一、自愿原则;二、捐款可署名,也可匿名;三、倡导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四、倡导奖学金获得者把奖学金用到有意义的地方。
“爱心基金”让关爱在相互之间流传。一些曾经得到过基金帮助的大学生自愿承诺:愿意在大学毕业后,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的条件下,将捐资充回“爱心基金”,“只有持续不断地为爱心基金注入新的资金,它才能良性地运转下去,帮助更多的人。”一位曾接受过2000元爱心基金的大学生说,“返还爱心基金是一种自愿承诺,受过帮助,知道感恩的人,就会懂得回报。”
院长
学会关爱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学习困难、心理困难、经济困难的学生,还有一些同学正因为意外生病而承受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苦痛,还有一些同学家庭突遭意外变故……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一颗关怀他人、关心他人的心,真诚地、主动地、尽可能多地帮助身边有着各种困难的同学,帮他们一起分担痛苦。”
今年,学校奖学金获得者都收到了这样一封来自学院的贺信,同时,学院也向获奖学生提出3点期望,希望他们保持学习上的“进取心”、对父母同学老师的“感恩心”和对弱势者的“关爱心”。学院一直认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应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学会关爱。
在2006新生开学典礼上,宁波理工学院院长许为民教授希望新同学在大学四年里,学会关爱、学会负责、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争取毕业后做一个有爱心、肯负责、会学习、能创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