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委书记:把握重大关系 推进科学发展

时间:2007年01月02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宁波市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人均生产总值接近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加速发展时期,同时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也明显表现出来。近年来,我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浙江工作提出的在三个方面走在前列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提出的“八八战略”,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先后作出了推进“六大联动”,建设平安宁波、文化大市和法治宁波的重大决策,努力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战略部署在宁波的实践。 一、坚持好与快相统一,做到质量与速度两个轮子一起转 我市紧紧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这个着力点,既注重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更致力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提升制造业与发展服务业并重。积极培育以能源、石化、钢铁、汽车、造纸等产业为重点的临港工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改造提升服装、家电等传统产业,着力推进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适应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金融、会展、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第三产业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宁波还被评为中国优秀会展城市。 优化投资结构与扩大消费需求并重。组织实施一批对增强发展后劲具有重大保障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和一批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以投资结构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全市共有28个重特大项目,总投资3515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16个,百亿元以下50亿元以上12个。2005年实施的112项重点工程中,农业水利、城乡基础设施、港口交通、科研工程、能源环境项目占项目总数的80%以上。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加大农村市场培育力度,形成了城乡消费市场持续趋旺、投资与消费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局面。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重。认真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专门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作出决定。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努力占领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制高点。全市现有244种产品产销量在全国排名前10位,114种产品居第一位。同时,积极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开发蓝色国土,发展海洋经济,构筑杭州湾大桥经济圈和环象山港经济圈,努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一个更加宽阔的平台上。 二、坚持城乡发展相统筹,做到城市与农村两幅蓝图一起绘 我们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着力在规划、政策、制度等多个层面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规划,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集中力量编制了《统筹城乡发展纲要》和城乡基础设施、城镇布局、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专项规划,促进人口、资源和生产力在全市范围内优化配置。根据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关于构筑宁波都市经济圈的战略构想,制定实施“西延、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战略,努力推进城乡整体协调发展。 重心下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工作重心向农村下移、资金投入向农村集聚、扶持政策向农村倾斜,充分激活农村中蕴藏着的巨大潜力。组织实施“强龙工程”、“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农村新社区建设”、“百万农民素质培训”、“人口梯度转移”和“平安和谐”工程,着力做好富裕农民、发展农民、服务农民工作。2006年以来,还开展了市领导联镇带村和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全市有19家国有企业和近千家民营企业与568个行政村建立了结对共建关系。 深化城乡改革,逐步消除二元结构。改革城乡投融资体制,促进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向农村转移、城市产业链向农村延伸,努力形成一二三产业互促、城乡经济共荣的发展机制。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体制,积极探索农业人口非农就业的转化机制,近三年全市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67.5万人,转移就业16.4万人。改革利益分配制度,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造,调整土地征用补偿政策,逐步完善发展成果由城乡居民共享的机制。 三、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同步,做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两座山一起要 我们坚持以建设生态市为龙头,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一起抓,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发展之路。 把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在全国率先开展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建立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多目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科学安排产业布局,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块,制定实施相应的发展政策。 把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把环境建设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规划投入500亿元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静”四大工程,深入开展环境污染整治活动,切实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努力用“黄金白银”换回绿水青山。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启动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十大行动计划,落实五大类重点建设项目91项,总投资近350亿元,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十一五”时期,全市要力争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的硬指标。 四、坚持强市与富民相一致,做到政府钱袋与百姓口袋两个袋子一起富 我们在不断增强地方财力的同时,坚持“藏富于民”、“放水养鱼”,始终把发展扎根于千家万户之中。“十五”时期,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7%,近两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2005年宁波市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居民人均收入分列第5、第4和第3位。我们着重把握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能够直接带动千家万户致富的产业,增加群众的经营性收入。目前全市已有农家乐休闲旅游点93个,其中4个被评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 二是把扩大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努力促进全社会充分就业,增加群众的工资性收入。 三是扩大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覆盖面,实施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低收入群体低标准养老保障办法,增加群众的保障性收入。目前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0万人,月均养老金950元,居浙江省第一位。城镇企业职工“五大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率76.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2.2%。 四是制定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引导城乡居民有序开展投资性活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个人资产流动、变现和增值,努力增加群众的投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五、坚持内力与外力相融合,做到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两着棋一起下 在深化改革上,我们牢牢抓住两个重点: 一是加大公共服务行业的改革力度,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生产经营服务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供水、公交、环卫等垄断性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努力增强公共服务活力。近年来全市审批、核准事项从1289项减少到278项,宁波成为全国同类城市政府机构最精简、人员最少的城市之一。 二是推动民营企业实现制度、技术和管理的全面创新,鼓励引进职业经理人,推行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企业自主发展、经济内生性增长的生动局面。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达到80%,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达到60%,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80%以上。 在扩大开放上,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品牌商品、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创新引资方式,每年成功举办浙洽会、服装节等重大经贸活动。全面实施“选商选资、选优选强”策略,大力引进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的重大项目。加大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引资力度。全市现已有3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主动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联系,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合作层次。 六、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做到经济与社会两条腿一起走 我们坚持经济社会联动发展,就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专门作出决定,积极构筑多层次、高质量、普惠型的社会事业支撑体系。 抓政策完善。实行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战略,保障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用地和水电资源供给,保障社会事业投资人的经营权和收益权,努力为社会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抓投入增长。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财政资金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确保财政对科技和教育经费的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财政对文化、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有明显增加。同时,采取民营独资、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合股投资、市县共建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社会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效途径。 抓项目支撑。启动十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百里三江文化长廊”,实施“东海明珠”工程、市民健身工程和农村小康体育工程,建成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引进共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兵科院宁波分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大院大所10家。目前,宁波已基本建成浙江省高等教育副中心,2005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形成了“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和“十五分钟卫生服务圈”。2005年,宁波市被评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七、坚持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做到发展服务网与社会安全网两张网一起织 我们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精心编织发展服务和社会安全两张网,积极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发展服务方面,不断完善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和服务工作,建立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机制。组织开展解难创优活动,认真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在社会管理方面,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立体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强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建设,努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抗风险能力。深化基层创建平安活动,全市95%的乡镇(街道)建立了综治、维稳、调解、安监等多家部门联合办公的综治工作中心。层层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下访和包案调处重大信访问题、包落实兑现、包就地稳住、控制越级上访的“三包一控”制度。深化依法治市,制定完善社会管理的各项政策和法规,依法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管理,努力建立一种活而有序、稳定协调的社会秩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围绕把宁波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转换发展模式,不断以推进科学发展的新成绩为浙江和全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