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起点高 机制新 应用性强

时间:2008年06月23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梁国胜 这几年各地的独立学院办得红红火火,而且很多独立学院都是由国内一些名牌大学主办的,所以我们想如果孩子今年高考的分数不够高的话,也许可以试试独立学院,这样至少可以享受到名校的一些优质资源。但社会上对独立学院的评价好像并不怎么高,议论的焦点是学费高,教学质量却难以保证。我们该怎么选择呢? 在一本、二本线之后,还有不少三本和独立学院的学校可填报志愿。但是,很多考生和家长还是要问,“何为独立学院”? 记者近日就独立学院的发展和未来等话题采访了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许为民。 记者:独立学院诞生不满10年,很多人还不了解,您能介绍一下独立学院的概况吗? 许为民:独立学院是我国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深化改革与发展的产物,是高等教育满足社会需求和引入市场机制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普通高校。按照2003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新的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的若干意见》,普通本科高校是独立学院的申请者,申请者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并保证教学质量。独立学院的合作者,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也可以是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者负责提供独立学院办学所需的各项条件和设施。因此,独立学院在形式上是普通高校申办的带有市场化运作色彩的校内二级学院;实质上是以公办高校为申请者构建的面向高等教育市场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种新型办学主体。 由于独立学院依托母体,没有历史包袱,办学母体姓公,运行机制姓民,具备起点高、机制新、应用性强等优势,所以发展非常迅速。通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全国有独立学院318所,在校生超过180多万,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记:一路走来,独立学院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许:独立学院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浙江、江苏等率先探索和试办的普通高校的二级学院。在当时,人们称之为“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独立设置的本科二级学院”等。到2003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新的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的若干意见》之后,“独立学院”作为一个统一的名称才确定下来。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迫切和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相对不足的背景下产生的,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特殊时期的重要产物,是国有公办高校参与创建的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及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一种新型高校。就全国范围而言,独立学院的发展大体经历了积极探索、快速发展和规范引导三个阶段,具体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由关心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的特征。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要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决策,一些公办民营二级学院在江苏、浙江等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应运而生。这些公办民营二级学院扩大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融合了公办与民办高等教育两者的办学优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这种新的办学模式尚未定型,处于积极探索的阶段。 2001年5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独立学院这种办学模式被教育部肯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在独立学院这一新型办学模式的推动下,浙江省在短短3年里就跨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对其他省市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各省市纷纷行动,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各省市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路径。 独立学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以“校中校”形式办学,以公办高校名义招生宣传并收取高额学费,发放与公办高校相同的毕业文凭,变相地实行“双轨制”,但教学质量又缺乏保证。在社会上开始有了一些负面的议论。为确保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大家在不同层面上,就如何加强对独立学院的指导和管理、如何提高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督促独立学院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等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教育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政策加以引导,并开始着手制定独立学院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300多所独立学院办学有先后,发展也处于不同阶段。其中已经涌现出一批佼佼者,特别是由国家重点高校主办的一些独立学院,他们办学基础好、管理科学规范,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培养的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已形成了很好的发展态势。这些学校在规范引导阶段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凝练办学理念,打造核心竞争力,争取更好更快地发展。 记:今年4月1日,教育部推出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又称26号令)开始实施,你如何看待? 许:制定规范,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建校模式、发展水平、管理方式存在很多差异,如何保证政策的有效性,保护独立学院和谐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应该在加强规范、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允许多种模式并存,不搞一刀切。 例如,关于独立学院的资产来源,存在多种形式,包括民营企业投入、国有企业投入、股份制企业投入、母体高校直接投入、以母体高校所办企业名义通过银行贷款方式投入、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据了解,全国独立学院中完全民营企业投入的比例很低,绝大多数投入与国有资产相关。如浙江省20所独立学院,全民单位的母体高校直接投入和以母体高校所办企业名义通过银行贷款方式投入的占绝大部分,同时还包括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如果全部登记为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资产,需要寻找相应的合作单位或个人,在实践中难度极大,处理不当,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我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成功的突破点之一就是允许多种所有制的存在和发展。不应把独立学院简单地全部划为民办高等教育,要允许独立学院存在公办国有、公办民营、民办民营等多种体制,实践中对所有权和经营权(管理权)进行分离,这样既可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能保证独立学院健康运行。 又如,26号令明确独立学院校园要拥有500亩以上土地面积的规定,目的是为了保证学校必须有足够的办学空间。但是办学空间大小应该与学校的办学规模、学科类型相匹配,并不是越大越好。在当前国家严格控制土地资源的形势下,一刀切地规定占地面积也会带来其他新的问题。我感觉如果根据各个独立学院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办学规模和学科特点分别进行规定可能更好。 记:独立学院和其他类型的院校相比,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发展前景如何? 许:我认为独立学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起点高。全国绝大多数的独立学院在母体普通本科高校的直接支持下,以母体高校的品牌、师资、管理和其他资源为依托,办学伊始就招收全日制本科生,跨越了一般高校从专科甚至中专逐步升级的漫长过程,同时又基本保证了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得到社会认可。 二是机制新。教育部规定独立学院要以新的机制、新的模式办学。独立学院按教学成本收取学费,在国家不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扩大了招收规模,满足了我国广大高中毕业生升读本科的需要。按成本收费,对于学院强化质量管理、创造自身品牌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精干、高效机制的运行。与传统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历史积弊少,也非常适合进行各种高校改革的试验。 三是应用性强。综观独立学院的学科专业设置,各校几乎都在注意发挥母体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同时,更偏好把这种优势与区域和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需要紧密结合,注重人才培养的市场取向,与母体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适当错位,合理分工,着重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时期,也是独立学院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提升的重要时期。独立学院只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因地制宜,坚持创新,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社会多方参与共建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记: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现在每年都召开一次峰会,今年的峰会已在湖南长沙举行,请问独立协作会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呢? 许: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源于2004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首届中国独立学院峰会,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17所学院发起筹建,于2005年6月在江苏无锡正式成立。 协作会的成立旨在加强独立学院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研究独立学院建设和发展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以促进独立学院和谐健康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了不断推动和促进独立学院间的相互交流,协作会每年举行一次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暨独立学院峰会,并不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研讨独立学院办学中的有关问题,并加强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