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文化与教育改革”国际论坛成功举行
时间:2008年10月24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次
浙江教育在线10月24日讯(通讯员 刘美兰)日前,一场由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及浙江省外文学会联合举办的以“教育的世界性话语”为主题的“话语、文化与教育改革——全球化视角下的外语学科转型”的国际论坛,在杭州、宁波两地召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及外语学科的专家前来参加。
据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吴宗杰教授介绍,本次论坛的重要特色是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从东西方两个角度展开对话。如:在东西方教育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思考两者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及其沟通方式的差异;如何以多元文化价值观推进中国教育改革,特别是外语学科的转型;课程改革、机构文化与教师发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外语教育应走向何方等。
美国威斯康新—麦迪逊大学的托马斯?朴普科维茨(Thomas S Popkewitz)教授,香港大学的马修?克拉克(Matthew Clarke)博士、奥拉?郭(Ora Kwo)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的孙建荣教授,浙江省外文学会会长、浙江大学殷企平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李贵苍教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庞继贤教授、中国计量学院吴宗杰教授等国内外外语学科的学者、专家,围绕“东西方教育话语”、“外语学科的文化转型”、“教师发展与多元文化”等主题展开激情对话。
在“外语学科文化转型”的主题对话中,浙江大学的殷企平教授指出,先前过于狭隘或专业化的文学话语研究有可能将一些经典文本挤出教科书,对文化的研究不应该是纯文本的研究,而应将它放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所以我们在守住文学圣地的同时,还要让文学向中国学科打开窗户,让其他学科的光进入其中,并将其始终镶嵌于文化、研究和实践之中。紧接着,浙江师范大学的李贵苍教授阐述了他的论点,他指出,英语是一门独立而丰富的学科,涉及到文化、非文化、自然、历史等诸多方面,而中国的学校却将它缩小到一个很小的范围,英语教学所授技的只是听、说、读、写、译,所以中国的英语学习已经失去了它独立的学术地位。前卫的学术观点,激烈的思想碰撞。与会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术气象和谐热闹。
据悉,“话语、文化与教育改革——全球化视角下的外语学科转型”连续会议将于明年4月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