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实施五项举措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时间:2009年09月15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始终把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取得了积极成效。近年来,学院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其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狠抓教风建设,强化教师责任。学院大力实施“优良教风创建工程”,开展了教师干部集中听课、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规范、找差距”、专项教学研讨等系列活动。2008-2009学年,组织了225位干部教师听课1165门次,共涉及586门课程、412位教师,实现了听课活动“全部课程覆盖、全体教师覆盖”。通过集中听课活动学院进一步掌握了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辅导改进。同时,各分院、各研究所(教研室)通过组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集体备课、专题报告、评选先进等活动,实现了“教师爱教,学生乐学”的优良教风与优良学风良性互动。

  二是综合评价教学业绩,强化质量导向。学院通过广泛调研,制定了《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评价办法》,从教学工作量、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教研教改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教学业绩综合评价,有效克服了原来单纯以学生打分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弊端。规定教学工作量是教师教学业绩评价的必要条件;学生和教学督导评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影响教学业绩综合评价结果的主导因素,其中学生打分占60%,督导和相关教师打分占40%;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业绩指标,旨在鼓励教师把实践教学元素引入课程和专业教学中;教研教改业绩指标主要反映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和改革的贡献度。教学业绩综合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年度奖惩等直接挂钩。该办法的实施,强化了“教师必须上好课”质量导向,克服了“只要科研好就能高聘”的片面性。

  三是加强教学制度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学院制定完善《本科教学教师工作规范》、《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教学规范性文件,对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和作业、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教学工作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建立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两支辅助队伍,强化教学工作的检查、监督与反馈。学院还规定,对认定有严重或重大教学事故者,将直接确定其教师业绩评价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办法的实施,有效杜绝了教师上课迟到、擅自调换上课时间、随意更换监考教师、教学安排出错等现象,保证了全院教学工作的井然有序。

  四是完善教学实践体系,强化能力培养。学院设计了P3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案,以项目驱动方式系统整合课程实习、专业实习、产业实习,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等措施,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两年来,学院共有2批22个专业(课程)被确定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项目,覆盖专业总数的60%。首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项目投入经费142万,近60门课程在实践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学院自筹资金1.4亿元建设了国内一流标准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共55个,并引进了Sun-Java授权培训中心、Orical授权培训中心、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实践培训基地等一大批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优异成绩,累计获国际奖20项,亚洲奖13项和国家级、省市级奖200余项。

  五是鼓励支持教学研究,强化内涵建设。为了鼓励广大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本科教育,学院加强对教学研究的经费投入,每年均设立各种教研教改的专项经费,近3年已累计投入近2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教师从事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开展教学管理、增加实践项目和环节的研究等。学院规定,教师教研教改业绩在聘岗、晋职中与一般科研业绩同样认定,有效调动了教师开展教研教改的积极性。2009年,全院教师共申报学院教改教研项目107项,批准立项62项,资助面达58%。在课程建设方面,学院重点对现有课程根据实践性元素比重分为五种类型进行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方式创新。在教材建设方面,教师自发组织编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用型教材,2年已出版教材95本。近年来学院先后有3项教改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