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微化”教学引学生纷纷点赞
时间:2014年11月26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次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创新思政课堂
“微化”教学引学生纷纷点赞
“高考制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加强他们的主动性。” “我认为,过早的文理分科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近日,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思想政治课“师生沙龙”上,学生围绕“高考改革”话题进行热烈讨论。教师帅瑞芳不时点头赞许。
像这样的“微沙龙”,在该院已经开展了近5年。针对思政课内容枯燥、教学手段传统、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该院思政教学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把思政课落“微”。教师们群策群力,在坚持思政课课堂教学导向明确的前提下,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逐渐探索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微化”教学模式。几年下来,思政课一改“门庭冷落”的场景,一跃成为大受学生欢迎的“热门”课。
“微化”教学实施至今,已覆盖该校本科生1.2万余人,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微沙龙”中,教师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抽签决定讨论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全班共同分享讨论结果。帅瑞芳是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她说:“这样的活动能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启迪学生的思维,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经常与学生交流,使自己的思维也变得年轻起来。”
开展“课堂辩论”是教师张明德的得意之举。张明德坚持开展课堂“微辩论”已有七八年,从最初尝试到指导辩论队获得华东地区BP辩论公开赛季军、CDA(中华辩论爱好者联赛)网络辩论赛全国十强、省大学生科普辩论邀请赛季军等,他颇感自豪。但张明德最看中的还是大家的参与热情,他说:“我们原先一直担心学生是否对辩论这种形式感兴趣,事实证明我们该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
除了“微沙龙”和“微辩论”,思政课社会调研环节则是“全面开花”。大学生低碳生活、网购、就业观,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基层民主选举……一个个鲜活而有意义的“微调研”选题都能在学生中激起波澜。
此外,思政部与学院宣传部、学工部合作发起了“理工好故事”征集,基于此发展出一系列微访谈、微电影等新的实践教学手段,集趣味性、知识性、导向性于一体,展现出立体的教学育人氛围。而日益红火的“微公益”已经引起了社会的较大关注,成为思政教育的一个亮点。
这些突破以往“填鸭式”教学的课程,凸显和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思政课本身除了理论性之外,实质上也与学生息息相关。多样化的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存在感”,更为他们提供对社会热点问题各抒己见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的思政课,呆板而枯燥,老师照本宣科,说教太多,我们真心喜欢现在的这种上课方式,点赞!”一名学生在短信里对教师孙音音由衷地说。
在思政部,“老母鸡”是大家对教师孙音音的昵称。孙音音年近退休,却始终坚持认真备好每堂课、批改每一份作业。其他教师也都是利用课外、晚上、周末甚至假期,设计课程,参与活动,走进学生生活。
思政教学是理论化的,更是生活化和情感化的,课程设计的煞费苦心消除了学生对思政课的排斥感和距离感,思政教师们的真心付出和情感投入则带动了课堂氛围的活跃和师生关系的融洽。帅瑞芳说:“当学生告诉我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发现自己原来生活得过于自我,而政治理论课是可以拓宽心的容量的;当学生谢谢我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给了他精神的力量;当学生说听我的课是一种享受时,我知足了。”
“龚老师,我把最新的案例发你邮箱了”“推荐文章一篇”……名为“NIT思政教学部”的微信群是思政教师们另一个“家园”。在这里,无论工作、生活、学习还是娱乐,大家聊得不亦乐乎。
思政部教师们建立的微信订阅号平台——“淘,思想吧”,则成了学生的“乐土”。平台汇集了课程章节知识点、课堂教学案例、美文赏析等材料,实现了师生的实时互动。
该院党委书记费英勤说,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探索“微化”教学模式的初衷。只有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师生,才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http://www.zjjyb.cn/jyb/zhxw/8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