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梭子蟹能带来多大效益?依靠宁波大学设施化、集约化养殖方式与成果转化,产量从亩均不足50公斤提高到400多公斤,亩产值达6万多元。”浙江宁波象山县一家水产企业负责人韩昌茂说。
如今,梭子蟹养殖带动象山6.8万名农民踏上致富路,宁波大学与地方企业共享研究成果,成功引领整个产业实现新发展。这是宁波实施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战略,打破部门地域阻隔、汇聚创新资源要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
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告诉记者:“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通过实施协同创新战略,集聚起各类创新要素,切实增强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作用,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把梦想拉进现实
“白天发电、晚上造淡水”是宁波人一直追求的充分利用海洋能量的梦想。如今,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研发的海岛独立发电制淡水系统把这个梦想拉进了现实。
项目负责人陈俊华教授告诉记者:“这套系统利用潮汐能和波浪能发电,多余的电能则用于海水淡化。一套装置成本100万元,白天的发电量够30户人家同时使用一天,晚上多余的电能可直接淡化10多吨海水,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助推了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宁波各高校以特色学科为依托,结合宁波市产业发展的需求,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联合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这些中心打破科技、人才、产业等部门界限,实现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有效提升了创新能力。
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宁波市下发了《关于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的若干意见》《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共建的指导意见》等,引导在甬高校集聚各类创新资源,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积极实施协同创新计划。
创新高等教育体制机制
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告诉记者:“宁波着力创新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校地共建、行业指导办学、中高职一体化建设等成绩显著,在甬高校与县(市)区合作共建机制取得突破,高等教育资源向县(市)区和基层延伸,有效提升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宁波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办学机制也取得明显进展。宁波市经信委、教育、贸易等7部门建立起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办学新机制,已成立卫生、健康服务、旅游、电子商务、影视动画、纺织服装等6个行业指导委员会,成为宁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决策力量。
积极开展与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是宁波高等教育快速提升层次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宁波稳步推进与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战略合作。2008年10月,宁波市政府与中国社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年多来,社科院14个科研院所与宁波13个政府部门(研究单位)、5所本科院校开展合作,共建了17个研究中心、两个研究基地。
同时,宁波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材料学重中之重学科;和中科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建设宁波高等技术研究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海县政府、中国(宁海)模具城合作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全面推动北京科技大学与宁波高校在学科建设、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协同创新,服务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等均取得了实效。
让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
“我们学院工商设计专业0821班的36名学生获得了55项专利,每个学生都有1项以上的专利,很多同学在毕业前就被企业看中,毕业后直接签约进入公司工作。”提起协同创新战略给学院人才培养带来的变化,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姚奇富深有感慨。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市民政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宁波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理事会,2014年5月,成立全国首家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努力为区域养老服务行业从业者逐步转向高素质、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持。
为储备和培养未来发展的实用人才,宁波强化高校学科建设,目前43个学科成为浙江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其中宁波大学水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被列为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2个本科专业、11个高职专业被列为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
高校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撑。浙江万里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和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机电专业2013年获得一本批次本科招生权,全市高校研究生在校人数达到7500人。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新的业绩,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合作设立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中英时尚设计学院,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提升办学理念,为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培养设计研发、营销、信息咨询等专业化紧缺人才。
有关资料显示,2011届宁波市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高职毕业生排名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
搭建优质服务平台
科研成果只有真正实现了转化,运用到生产中,才能发挥其效益;学校只有接地气,才会更有活力,才能搭建起优质服务平台,助力地方发展。
在宁波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中,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以接地气而闻名,学校70%科研项目来自于企业提出的需求。近3年来,学校搭准地方经济发展脉搏,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累计为500余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
谈及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娄永江说:“高校进企业活动是教师‘找米下锅’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科研人员把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难题与自己的科研课题、成果结合起来,以前是高校主动找企业,通过协同创新、搭建服务平台,现在有200多家企业主动找到我们联合发展。”
宁波高校不仅实现与当地经济的对接,还主动服务地方民生发展。宁波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研发的宁波交通指挥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与市交通部门的合作,大大降低了宁波市交通事故率,缓解了道路压力,提升了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记者还了解到,为加强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宁波还开设了文化百科大讲堂,5年来坚持走进基层(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机关、走进学校、走进军营,举办讲座577场,受众逾11万人次,很好地发挥了文化服务、文化引领的作用,成为宁波文化强市的重要力量。
相关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08/29/nw.D110000gmrb_20140829_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