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穿行在传统与现代中的“文化苦旅”

时间:2015年08月29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大学生在奉化与舞龙队成员合影


  在北仑剪纸传承人张其培的指导下,大学生们剪出了红色“囍”字


  金银彩绣传承人沙珍珠向大学生传授绣艺


  在象山旦门盐场采访晒盐技艺传承人史奇刚

  ———宁波高校学生暑期非遗田野调查纪实

  周燕波 左秀媛/文

  宁波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非遗项目有几百项之多,其中入围国家非遗保护目录的已达23项。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非遗项目面临日渐萧条甚至濒临失传的困境,拯救与保护迫在眉睫。

  在这个暑假里,一群群年轻而有活力的大学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心,走村下乡,上山登岛,对宁波的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展开一次大规模调查。这是自今年6月宁波非遗保护高校联盟成立以来首次启动的一项大学生暑期主题社会实践工程———2015宁波高校暑期非遗田野调查。

  据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人文学院等高校参与了这次活动,调查对象涉及11个县(市)区的100多项非遗项目,参与大学生700多人次。这也是至今参与人数最多、最集中的一次非遗调查。目前,调研已进入最后阶段,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抓紧撰写调研报告。

  模式

  首创“非遗保护高校联盟”

  非遗保护的是什么?有文化学者指出,非遗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的是各种手工或表演技艺。因此,如何把我们老祖宗留传下来的精湛手艺再一代代传下去,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希望在于年轻一代。

  近几年来,宁波各大高校越来越注重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掘与传承,越来越多的学术课题研究把目光投向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非遗身上,有的还专门设置相关学科、专业及机构。如宁波大红鹰学院于2013年成立了非遗与文化产业研究所,承担了宁波剪纸、越窑青瓷等非遗项目的课题研究,今年还成立了“巧手妙作手工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刺绣、编织、根雕、舞龙等10多个非遗协会,2012年还建设了一条“非遗文化街”,至今已有9个非遗传承项目入驻,培养了剪纸、茶艺、舞龙等1200余名大学生非遗传承人……这些非遗创意实践为宁波非遗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今年初,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本地一些高校进行了走访,听取了高校的意见,提出成立宁波非遗保护高校联盟的建议,得到了各大高校师生的热烈响应,最终达成共识,决定成立宁波非遗保护高校联盟。

  6月6日,在庆祝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暨第三届阿拉非遗汇开幕式上,由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宁波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人文学院、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这8所高校及高校下属学院组成的“非遗保护高校联盟”正式成立。据了解,高校联盟这种非遗保护组织目前在国内属于首创。在当天的开幕式上,将传统与时尚巧妙融合的“非遗走秀”、大学生团队摄制的“非遗微电影”首次亮相,激发了年轻学子对非遗的兴趣和思考。

  市文化馆副馆长邝菁琛认为,成立非遗保护高校联盟是在寻求、探索非遗保护模式过程中的一种新的思路和尝试,它将为宁波的非遗科研和创新工作提供强大的人才、学术资源,对促进高校非遗实践项目的成果转化,助推非遗传承的创新发展以及加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等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行动

  一项繁琐庞杂的“心血工程”

  在非遗保护高校联盟启动的同时,由市非遗保护中心牵头的2015宁波高校暑期非遗田野调查工程也随即启动。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暑期前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进行了多次前期沟通、协调,确定调研的课题、项目,落实被调查单位及非遗传承人。据邝菁琛介绍,各个学校一般自主选择调研的非遗门类,他们给予适当建议,比如重点关注那些传承困难甚至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

  前期文案策划书,详细的调查行程计划表,每天的调查行程记录及调查日志的文字材料,一份完整的视频、录音材料,一份具有思考性、建设性的调研报告,这些是各校暑期非遗调研要做的基本工作。各队参加的学生先分组、分工,然后加以培训指导。暑期调研小组人员在暑期前就做了细致、认真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通过图书馆借阅及网上搜索,搜集相关的非遗资料、文献,掌握调研项目的信息,然后设计问卷、制定策划文案、拟定访谈考察人选、确定路线、电话预约被调研对象等。

  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非遗文化与产业研究所所长李建荣介绍,他们组建了以“甬城非遗探索与弘扬”为主题的暑期实践队伍,有200多名学生开展非遗田野调查,分成50个调查小组,从7月3日起奔赴全市各地,对剪纸、盘扣、布艺、草编、骨木镶嵌等非遗项目展开调查。为确保调查实践顺利开展,他们还制定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应急预案,并有专人随时跟踪联系外出队员,了解学生调查进程及动向。

  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何镇飚介绍,他带领的调研队伍是该学院广告专业大一、大二的学生,160多人分成20个小组,同时后方又成立了一个汇总组,负责每天把各组的调研材料进行汇总。从7月2日开始,调研队兵分多路,调查和走访了鄞州它山贤德庙会、白峰塑漆、唱新闻、象山渔民号子、古船模制作技艺、十里红妆、朱金漆木雕等60多项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为了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他们还专门开设了一个“浙大宁波理工非遗调研”的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学生调查的行程记录、日志等。何镇飚在学生出发前还特意交代了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拍照、录音前要事先征得被调查单位及个人的同意;走访传承人要带水果慰问;对年老体弱的传承人,要严控访谈时间,切勿影响他们的正常休息等。

  据宁波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人文学院副教授陈莉萍介绍,该校在非遗田野调查中承担的项目是《关于象山海洋信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调查》。在选择团队人员上,他们事先做了充分的考虑,小组成员以宁波籍学生为主,便于走访时的语言沟通,且大部分学生有过社会调查的经历。7个小组成员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城市管理专业等,各有所长,保证团队结构合理,运作高效。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也做了周到、细致的前期策划,因为分工明确、细致,故在实施时有条不紊,如一个记录非遗传承的实践小分队选了金银彩绣、慈城年糕、宁波走书、董氏儿科等项目进行调查,12名队员分成导演、采访、摄制3个小组,还规定队员每天轮流写实践日记。

  成效

  为古老非遗注入新鲜活力

  通过走访调研,大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了非遗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发展状况,与此同时,他们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做贡献。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的学生在调研走访中发现,由于非遗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接受教育程度不高,故在运用新媒体、网络社交媒体进行非遗传播方面有明显欠缺。他们团队所做的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非遗点没有利用网络传播的形式宣传,通过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宣传的还不到20%。带队老师何镇飚认为,以“自媒体”“社交媒体”等形式主动发布信息,直接与对非遗感兴趣的网民互动,有利于非遗的传播与普及,对非遗知名度的提升有较大促进作用。为此,在走访时大学生主动帮助一部分非遗传承人开通微博、微信等账号,并协助编辑、推送传播内容。

  浙大宁波理工的另一支实践团队的创新做法是:为一部分非遗项目制作了非遗文化名片,印上公众微信二维码。据团队负责人叶子青介绍说,这些文化名片主要是在做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向市民免费发放的,文化名片传播效果比起一般的传单分发要好得多,而且印刷精美的文化名片具有一定的收藏、保存价值。

  宁波大学传承记录非遗小分队在走访的过程中,用镜头记录了非遗技艺展示的过程及这些传统技艺背后的故事。精美的金银彩绣、口感细腻的慈城年糕、振奋人心的奉化布龙、生动有趣的宁波走书、动静结合的北仑风筝……在他们的镜头里留下了真实、美好的印记和独特的文化韵味。“视频是一种有具体形象的画面记录,通过视频的传播让更多的人欣赏和感受到非遗的美,从而提高人们的保护、传承意识。”参加调查的宁大2013级学生赵倩倩说。

  浙大宁波理工的学生叶子青经过对宁海棕编、朱金漆木雕等非遗的调查后认为,当前手工艺类的非遗产品应该与时俱进,将现代化的元素融入传统手工艺制品中,迎合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拓展出更大的消费市场。比如说传统的面塑,可以融入“Hello Kitty”“大白”等现代文化符号。

  体会

  一次“知行合一”的文化之旅

  因为暑期要参加调研,很多学生不但放弃了回家与父母团聚或外出旅游的机会,还要顶着酷暑跋山涉水,进村入户,一家家走访,回来还要抓紧整理采访笔记和录音视频资料,撰写调查日记等。刚开始时,一些调查小组成员也有抱怨和顾虑,有的觉得分配的任务太重、行程太辛苦,有的怕受到被调查对象的冷遇,有的为写调研报告感到压力重重。

  然而当他们真的面对面接触、采访传承人及当地百姓之后,却忘记了身上的疲劳,更多的是感受到传承人对非遗的满腔热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好及传承保护的重任。“当我们去慈城调查盘扣工艺时,原先还以为那些传承人、工作人员不乐意接待我们,没想他们如此热忱,不厌其烦地向我们介绍和解释,有的还亲自示范,手把手教我们体验,看得出他们是多么渴望全社会关心、保护非遗。”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陈钰梦说。

  “原来我对非遗真的关注很少,但是当我整理同学们发给我的那些音频、文字资料时,感到这些非遗真的很宝贵,尤其像那些渔民号子、唱新闻等表演性质的非遗,听起来有种原汁原味的朴素美,特有味道。”负责汇总、整理调查资料的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学生沈智超感叹道。他还告诉记者,有一些去调查的同学已经萌发了要向传承人拜师学艺的念头,有的已与传承人达成了初步协议。

  浙江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学生朱薇薇告诉记者,她与同学分两次去象山石浦、丹城等地调查象山海洋信俗文化。因为受台风“灿鸿”影响,他们第一次行程被迫中断,然后延至7月底。那时正遇上高温天气,一大早起来,坐公交车到南站,再坐大巴到石浦,再坐公交,然后走路至目的地。他们在走访传承人及多位当地渔民之外,还要上街、入村发放调查问卷。“真的非常辛苦,但是大家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了。”她感慨道。目前她所在的团队已经写好了几万字的调研报告初稿。辛苦耕耘后的收获让他们享受到了莫大的成就感。

  7月4日,浙大宁波理工的学生强晨烨、阮佳溢、史人儿等人从早上5点半起床,坐公交、转大巴,当天中午才抵达象山石浦镇东门渔村,寻访象山渔民号子传承人陈瑞春。由于老人中风长期卧床,身上没有手机可以联系,大家历经曲折,最后终于在一家敬老院里找到他,然后在床前蹲着采访了他。虽然过程很辛苦,很累,但是同学们在老人的述说和示范中了解了渔民号子的起缘、演变、传承的历史,感受到了它豪放粗犷而富有节奏感的魅力。

  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李建荣认为,非遗教育呼唤人们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童心与纯真,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在非遗教学过程中把握好知与行、教与学、源与流、师与徒、技与艺等方面的辩证关系。他说:“我们需要真正地创造文化,将自己变成文化的创造者之一,而这又需要我们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因为没有传承,就没有创造。”

  对于年轻学子来说,一次浸透着汗水与智慧的暑期实践,一次感受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厚度的非遗调查,也许就是一次漫长的“知行合一”的文化之旅。

http://www.nbrb.com.cn/html/whsd/20150827/234974.html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