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我的姑夫,是邓稼先

时间:2024年05月31日    编辑:宣传部    来源:甬派客户端     浏览次数:


image_1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他的事迹广为传颂,但你是否知道,在亲人眼中的他是什么样的呢?

今年恰逢邓稼先诞辰100周年。5月29日,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联合举办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姑父邓稼先的故事》的专题报告会。

会上,邓稼先妻侄、全国政协委员许进,和大家分享了他眼中姑夫邓稼先的诸多细节。

瞒着医护的一次偷溜

1985年7月底,邓稼先到北京向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等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工作。张将军发现邓稼先脸色不好,逼着他立马去医院检查身体。

医生一检查,诊断邓稼先患上了直肠癌,已经到了中晚期。长期的辛勤工作让邓稼先忽视了身体健康。医生命令他马上住院治疗,并在不久后进行了直肠癌治疗手术。

手术后的一个月,国庆节到了。邓稼先对警卫员游泽华说:“我们去看看北京城。”不顾警卫员的反对,邓稼先拉着他,瞒着医生、护士,拖着病体从医院溜出来,在医院门口坐上了公共汽车,沿着长安街来到天安门广场。难得“闲下来”的邓稼先要向祖国和人民作最后的告别。

他站在天安门广场,凝望着当年召唤他回到祖国的五星红旗,对警卫员说:“小游,到建国一百周年时,你就84岁了,那时我们国家肯定富强了,你可要来看看我……”听到这番话,游泽华热泪盈眶,不住地点头。

10个月后,邓稼先去世。临终前,他嘱咐大家,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在他心中,已经期许了64年后一个繁荣昌盛富强的祖国。

病榻上的一份建议书

许进说,姑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战略家。

1986年5月,邓稼先动完第二次手术后的第四天,不顾身体虚弱,用颤动的手写条子,要单位从四川给他送材料和书籍来,包括国外核武器进展的资料和一批外文杂志。他打算利用第三次手术前的两三个月,拼命做完一件事,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他判断,当时美、苏、英三个核大国的技术水平已经接近理论极限,今后只需通过计算机模拟便能取得所需的试验数据。核大国有可能提出,在全世界范围内禁止核试验的国际条约。

image_1

于是,邓稼先用最后微弱的生命给祖国母亲写了这封建议书。

建议书中,邓稼先不仅提出了争取时机、加快步伐的战略建议,以及需要集中力量攻克的主要目标,还非常详细地列出了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党中央、国务院采纳了他的建议,批准了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十年目标。

十年之后,1996年7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胡仁宇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思得三人联名在《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十年来的形势变化,完全证明了建议书的正确性”。

七天之后,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中国在这天进行了第45次、也是最后一次核试验。从此以后,我国也可以在实验室模拟核爆炸试验了。

一个多月后,联合国批准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此后进行空间核试验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收到了多方面的制裁。

给挚友的一句寄语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是邓稼先的同学,也是挚友。许进也介绍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1971年,杨振宁第一次回国探亲结束即将从上海返程时,收到了邓稼先托人带来的信。信中除了确切答复“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之外,在信的最后邓稼先改动了苏轼的名句,给挚友留下了这样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什么是“千里共同途”?据杨振宁回忆,当时的他没有看懂这句话。但后来想了想,知道这是一个很深的意思。

虽身在美国,但杨振宁一直关心着新中国的科研力量,还资助了数百名中国学者去美国学习深造,培养了一批新中国建设的骨干力量。

2003年,杨振宁回国定居,协助清华大学创建高等研究中心。为大一新生授课、为高研院筹措资金、对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谏言献策……

18年后的百岁诞辰聚会上,杨振宁对大家说,他觉得今天五十年以后,他可以跟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

终于,挚友同途。

原文链接: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news_detail?newsId=6658944ee4b03c0ca3078aec&type=wxfs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