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时间:2017年06月08日 编辑:宣传部学生 来源:宁波日报
浏览次数:次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德”具有不同的时代意义、特定的文化内涵、道德元素的优先性差异和外在表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当代中国,这个“德”的内涵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为当代大学生立德塑魂。
一、融入教学,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组织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环节,让所有教师承担育人职责,挖掘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才能保障其根植于沃土,才能有效构建教育的长效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的结合,促进了师生在共同学习、实践和创作中实现内化的效果。
探索思政课“微化”教学。针对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普遍存在的耽于说教、理论与实践脱节缺陷,切实提高课程教学实效,将课程内容“具体化、本地化、情境化”,化抽象理论为具体问题,化普遍原理为地方性知识,化单一说教为现场体验,将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推进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实践。《高校思政课“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宁波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微化”教学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师生们共同创作了五十余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版画作品,编辑制作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版画作品集》;融入新闻学课程,通过课程实践创作了系列富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的新闻专题,形成了“行走的新闻”课程实践品牌项目,编辑出版《领跑-教育国际化》等编著近十部。融入专业课教学。新开《公益创业实务》、《互联网思维与商业模式创新》等课程,大力弘扬“益人、益己、益社会”的公益理念,每年覆盖全校600多学生。
二、融入文化,凸显以文化人的价值导向
校园文化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起着中轴作用,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因此,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职能,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通过价值导向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先后获得教育部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奖3项,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优秀品牌2项。
培育核心精神。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要素,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都是精神文化的反映,通过不同形式透射和传递着核心精神的价值取向,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以浙大“求是创新”和“浙东阳明文化”为文脉,通过不断地挖掘与阐释丰富精神文化内涵,建设师生认同的精神家园。建构文化育人的路径。大学文化的首要使命是成风化人,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价值导向与行为实践相统一,构筑集传统文化、公益爱心文化于一体的校园文化底蕴,推行知行合一、行学至善的育人路径。建设文化传承体验基地。文化基地具有文化集聚功能、辐射功能和体验功能,能有效增进文化育人效果。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以“阳明学堂”“益立方”公益学院等文化基地为依托,引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非遗”项目寻访,师生共同撰写的《我是非遗传承人》,在光明日报等媒体获好评。“阳明学堂-文以化人,行学至善”项目获宁波市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奖。
三、融入师德,打造又红又专引路人队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无论是作为社会普通一员还是作为传道者,教师都必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信仰者、实践者、传播者,这为师德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突出师德建设制度设计的价值导向。在师德规范制度制定上,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要求体现于师德导向、将抽象的表述转化为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明晰建设目标,划定师德红线。在教育考核导向上,把师德规范教育作为新教师入职的必修课,经常性开展教师培训,把师德规范教育常态化。充分发挥教师考核的导向作用,把师德表现作为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树先进,立标杆,将榜样的精神转化成行动的力量。组织开展“三育人先进”“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评选,树立典型。通过采写60余个身边的人物故事,编著反映教师精神风貌的《理工好故事》一书,用触手可及的身边榜样事迹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融入网络,用正能量引领思政工作新阵地
以微信、微博和APP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新的路径和阵地。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如何壮大主流舆论引领师生网络生活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时代命题。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化”研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抽象内容具体化为微视频、微故事等适合网络传播的呈现方式,提升受众的悦读性。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社科课题立项,以研究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的弘扬。推动作品创作。以“故事化、情感化、图片化”为标准,创作可读、可视、可感知微文化作品。形成了一批能够把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用道理赢得认同的师生网络原创作品,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力。培育“旗舰”新媒体。大力培育价值导向正确,充满正能量、具有领导力的红色“旗舰”新媒体平台。 “传媒青年”因理论传播有力、价值导向鲜明、受众认同度高而受到团中央关注,指导教师受邀赴团中央专门汇报交流网络思政工作经验。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相关链接: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17-06/08/content_105423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