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丝寻踪"志愿者走进余姚河姆渡遗址与王阳明故居

时间:2017年07月13日    编辑:宣传部学生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

7000年前的先民长啥样?在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志愿者们找到了答案

志愿者参观余姚王阳明故居

志愿者参观余姚田螺山遗址现场馆

本周,“海丝·寻踪”之旅继续进行。来自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此次来到余姚,参观了河姆渡遗址,以及王阳明故居。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表明宁波先民们7000年前便依海而居,海洋文化的历史悠久。在王阳明故居,志愿者们更是了解到,古代从宁波漂洋过海的不仅仅有各色商品,还作为起点,传播了对日本、东南亚等地影响深远的王阳明学说。

□通讯员 陈艳

记者 郑乔 方磊 摄影 记者 高远

活动主办:

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青团宁波市委、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协办: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宏泰广场

承办:余姚市委宣传部

现代金报社

宏泰广场有着地标性的建筑外观,是宁波重要的公共生活中心之一。这里既有高端名品,满足高端消费人群需求的奢华商务区;也有年轻时尚,满足周边区域乃至宁波市区普通消费人群需求的大型娱乐购物中心、家庭生活休闲购物中心及其他休闲零售业态。目前广场试营业中,诸多优惠,欢迎市民前来!

7000年前依海而居

能坐船捕捞金枪鱼

第一站

河姆渡遗址

这次寻访的志愿者队伍几乎都是理工科的学生。大家对于河姆渡三个字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课本的文字描述上。真正看到实物和发掘现场后,一行人不断为先民的智慧而惊叹。

第一站是田螺山遗址现场馆,2001年因一厂家打井取水被偶然发现,距今大约5500~7000年。从出土的器物形制来看,与附近在30多年前发掘的河姆渡遗址几乎一样,因此被认为是河姆渡文化类型的一处原始聚落。而田螺山遗址的特别之处在于,大量的早期木结构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南方地区木构建筑非常有价值。

在河姆渡博物馆内,来之前,很多同学认为出土的东西没那么好看,可能只是陶土碎片、骨头等。而当一些做工复杂、样式精美的远古首饰展示在他们面前时,不少志愿者就表示,那时候人们对生活的追求颇高。

综合田螺山与河姆渡两处,原始先民的生活在志愿者们脑海中有了大概形象。他们种植水稻,养猪、牛,犀牛、鹿等是打牙祭的好选择,金枪鱼也不是捕捞不到。他们有衣服穿,有首饰戴,还有乐器。建造房屋普遍使用榫卯结构,聚居规模超过村落,交通有动物帮忙,还能坐船——那是文明开端的时代,也是人类开始改变世界的时代。宁波的海洋文明,就从四明山前这块史前海岸上开始孕育,也表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文明的源头。

●寻访感言

“我们为原始先民的智慧而惊叹”

干栏式的房屋结构在当时就普遍应用,类似“吊脚楼”。志愿者们大多是建筑专业的,对于这类房屋结构十分熟悉,没想到的是,历史竟然如此久远。无论是田螺山现场馆,还是河姆渡发掘现场,都留下了大量房屋的局部木结构。

志愿者韩家军说:“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个木桩,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人智慧的一个体现,这种结构的房屋能起到防潮湿、御虫蛇的作用,地板下面还可用来养家畜。”

一些木桩的形状并不是圆柱体,而是被削成了长方体,古人这点小心思没能“瞒”过同学们。有同学在讲解员问及时,第一时间说出“防蛇爬上去”的答案。

河姆渡发掘现场出土的大量房屋木结构,不少还带有榫卯。那时房子并不小,结构已经比较复杂,建造时必须要提前作出详细规划,并有专人指挥,是不折不扣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名建筑生,从专业的角度讲,我们为先民的智慧而惊叹。”志愿者蒙宇家说,“现在干栏式结构仍在热带地区普遍应用。”

第二站

王阳明故居

文治武功不用提

心学从宁波走向世界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今宁波余姚)。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在余姚的王阳明故居,展现在志愿者们眼前的是这位明代大家的生平事迹,以及心学的发展和流传过程。

王阳明28岁参加礼部会试后步入仕途,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正德年间平江西匪乱,其后平定宁王叛乱;历任两广总督、都察院左御史等职。王阳明半生都在与兵马打交道,但他流传至今的,更多是能够惠及后人的思想。他发展了自孟子以来的一派儒家学说,强调“心即是理”,反对程颐、朱熹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致良知”。提起这位大家,“知行合一”四个字被广为人知,他的解释是:二者不可分离,知行并进。知是行之始,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当时,明朝廷设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宁波成为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之一。仰慕王阳明的日本禅僧桂悟了庵,以87岁高龄受遣来中国。其东渡回国之际,与王阳明相识,王阳明曾作序相送,这篇序就在其故居内展出,被认为是日本阳明学发展的开端。阳明心学也经海上流传,于朝鲜半岛、日本等与我国文化相近的地区兴盛,更传至东南亚,到达欧美。可以说,从贸易往来到文化传播,海丝精神的内涵不断被丰富。

●寻访感言

“更好地理解海丝文化的精神”

王阳明故居曾经过翻建,保留了原始布局,因此,王阳明幼时的生活场景,仍然可以在其中感受得到。河姆渡是宁波文明史的开端,句章古城是宁波城市历史的开端,那么,得益于海洋文化和港口贸易的多年兴盛,阳明学从宁波传播到海外也并不意外。

中国古代能够形成文化输出,源于其先进性,也是因为有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很多个场合引用过王阳明的一些句子,让我印象很深刻。这次参与海丝寻踪活动,访问一些古迹,了解了王阳明这样的大家,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海丝文化的精神。”志愿者郑超说。

另一位志愿者徐心怡则在日志中记下了王阳明的诗句:“人人自有定盘针,万花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从大量史料中我们了解了阳明先生在思想、教育、文学、政治、军事、书法等方面的杰出贡献。阳明文化对日本等一些东亚及东南亚国家都极具影响,这是阳明先生对宁波海丝之路的不小功劳呢!阳明先生的才华与思想令我折服。”

相关链接:http://xhpfm.mobile.zhongguowangshi.com/v300/newshare/2048668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