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昊宇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实验。
余劲松指导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项目的团队集训。
学生跟着冯旭霞认真阅读绘本。
师之德,教之魂。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优良的师德师风是人民对教育最大的期盼。近日,我市共有21位教师获“浙江省第五届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刊策划“身边的师德榜样”教师节特刊。记者与其中部分师德好老师面对面进行了交流,他们围绕课堂、钻研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他们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不断挑战自我、奋力向上;他们有着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团结互助、共渡难关……高尚的师德在一代又一代教师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更重要的是,老师们身上闪耀的师德点亮了学生的心灵, 照亮了学生的未来。
1 “让学生站在我的肩膀上攀登”
人物名片:沈昊宇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授
浙江省师德标兵
2004年,沈昊宇来到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从事化学相关教学,十多年来,她始终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和“乐为人梯”的育人思想,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对于教学,她有着自己的理解:要打造让学生喜欢的课堂。
多年来,沈老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形成了集趣味性、实用性、前沿性相结合的教学风格,她的课堂总是充满着学生的欢笑声和讨论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其他专业的学生慕名前来听讲。沈老师任教的选修课《舌尖上的化学》,自开课以来一直是热门课程,每学期120人的课程容量都无法满足学生要求。
“我受到《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灵机一动,开设了这门课程,主要是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案例。”沈老师大胆突破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通过课内外互动与交融吸引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今天我们小组展示的是主题食物是吴山酥油饼。酥油饼用上等白面粉和白糖,用花生油煎制而成。因看起来有如蓑衣,蓑衣杭人又呼之为‘蓑衣饼’……”每堂课都会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展示,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丰富了大家的课外知识。除此之外,沈老师每学期都会在课堂上举办辩论赛,围绕食品安全相关的辩题,让每个参赛的同学都有话可说、有理可循。
每学期结束前,沈老师还会用相机拍下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并做成一张心型纪念册发放给大家。
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沈老师的实验室里总是充满着学生的睿智与争鸣,善于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
有一次,沈老师正在做有关增塑剂的研究,她指导的2003级学生中的一个团队正在检测定香剂的成分。他们在一起课题研究时,发现了定香剂中存在另一种成分——防腐剂。结果,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研究课题,被这种不放弃细小发现的执着精神紧紧结合了在一起。研究不成熟并不代表无价值,正是在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沈老师用谦虚的态度,帮助同学们完成创新课题,也从中萌发了许多新的想法。最终,该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并获得了优秀论文奖,其中的成果还为企业解决了难题,申请了专利。
“学生的幸福才是教师的快乐;学生的进步才是教师的欣慰;学生的成功才是教师的优秀。”“做老师就像做人梯,要让学生们能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来获得更大的成功。”在与沈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她提的最多的就是“学生”,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让这位老师成为了大伙们心中的榜样。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2011级学生、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负责人陈君良说:“沈老师的课堂,让我懂得了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获取知识。非常感谢她在我人生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2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
人物名片:余劲松
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计算机教研组组长
浙江省师德标兵
面对经历中考挫败后缺乏自信、学习目的性不强的职高生,余劲松凭着耐心、恒心和爱心引导,帮助他们改变学习习惯;面对教学新形势,余老师勤于充电,以便更好地传道受业解惑;在他的带领下,先后有九位学生站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领奖台,获得沉甸甸的金牌……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余老师一直扎根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他甘当铺路石,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
各级各类技能比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2004年至2017年,余老师每年都承担学生技能竞赛的辅导工作,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宁波市网页制作比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园区网项目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项目一等奖。他也多次被评为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是宁波市首届双师型教师。
每一块奖牌的背后,凝聚了他无数的汗水。每年新生入学后,余老师都要到不同班级挑选选手,组建竞赛团队,开始一年一度的技能集训。集训开始后,晚上基本泡在学校的机房,选手来自不同班级和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他必须为每个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每当夜晚降临,其他老师下班后,余老师仍然在机房辅导学生;午休时间,余老师又在忙着准备集训方案和试题。在这期间,他还必须完成所有正常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那段时间,余老师就像一只高速运转的陀螺,没有一刻的停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看到学生站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时,余老师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高超的操作技能水平。余老师在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互联网刚刚兴起,为了更快更全面了解网络发展动态,他花费几个月薪酬,自费参加网络工程师培训。为了提升计算机操作技能,还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呆在机房,通宵达旦地研究。对业务刻苦钻研的精神,让他在专业领域领先一步,为专业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常说要发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这也是我一直以来需要传授给学生的。”余老师表示。
3 “让更多孩子体味阅读的美妙”
人物名片:冯旭霞
宁海县实小教育集团金桥校区教导主任、语文老师
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
“亲爱的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冯老师的故事屋。今天冯老师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绘本故事《最好的礼物》。”每天晚上,宁海县金桥小学的孙若雁小朋友都会在妈妈的陪伴下,认真地收听自媒体电台“冯老师的故事屋”中有趣的故事。过去一年,听睡前故事几乎成了母子俩亲子互动的“必修课”。跟孙若雁一样,全县乃至其余9个省市的近5000名小朋友都是“冯老师的故事屋”的忠实听众,而这个每天在手机APP里讲故事的冯老师,就是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金桥校区的语文老师冯旭霞。
冯老师23年兢兢业业坚守在教育一线,深深意识到良好的倾听习惯和阅读习惯对于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 于是,冯老师开始研究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解决之道。
2015年3月,冯老师受手机APP的启发,在中文广播平台荔枝FM开设了儿童阅读公益广播“冯老师的故事屋”。每周一到周五为学龄儿童讲读一篇故事。“故事屋”开始只在班级学生间传播,随着孩子们热烈的反响与家长们的积极分享,大家口耳相传,订阅量持续高涨。截止今年3月,冯老师在播客中播讲了569期故事,讲读了儿童文学经典作品20部,15个系列,约1200多万字。“冯老师的故事屋”播放量突破了243.8万次。有不少家长留言称冯老师为孩子阅读路上的引路人。
而这一切都是冯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每天晚上10点以后,当周围开始安静下来时,冯老师就躲进自家的衣帽间里开始录制第二天的节目。衣帽间密封好,噪音干扰相对低,录音质量比较好。但寒冬像个冰窖,往往一小时下来,双脚冷得如冰坨子;酷暑又如同蒸笼,钻进去才一会儿,就浑身上下,没一处干的了。
早在2007年,冯老师就开始在教学之余从事儿童亲子阅读推广。以县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县“十二五”教师培训讲师团成员等身份,走进图书馆、社区、学校进行公益巡讲,推广儿童阅读。借助荔枝FM平台,她又在线下打造小主播,通过建立“彩虹糖”小播客社团,打造公益播客“彩虹糖儿童阅读频道”,让更多的孩子学会与伙伴分享阅读的美妙滋味,成为小小阅读推广人。
当有人疑惑,冯老师为什么要坚持这没有任何报酬的额外工作?她笑眯眯地说:“没什么,喜欢呀!我是老师。只要有孩子能享受到故事的魅力,会因此爱上阅读,养成受益终生的阅读习惯,我就会坚持下去。”
相关链接: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17-09/08/content_107079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