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江:走进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⑳丨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现代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打造人才联合·耦合·融合培养新样板

时间:2022年07月25日    编辑:卢帆    来源:教育之江公众号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精神,省教育厅和省经信厅统筹谋划,拟在“十四五”期间,紧紧围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面向专业群与产业群契合度高、产教融合基础好的高校,建设50个左右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

目前,我省已立项首批21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鼓励服务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校企联合”“校园联合”“校所联合”“校地联合”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打造集产、学、研、创、用于一体的协同育人长效平台,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教育之江即日起开设栏目《直面产业发展急需破解人才培养瓶颈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交答卷》,介绍首批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示范引领更多高校解难题、探思路、谋新篇。

打造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人才

联合•耦合•融合培养新样板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现代高端装备及智能

制造产业学院的建设探索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疫情的冲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些传统行业受影响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现代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坐落于浙江省创新核心引擎“双子星”之一、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宁波,由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与宁波制造行业龙头企业海天集团、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集团、浙江湾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同组建。

产业学院聚焦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实践探索,坚持“校企联合、资源耦合、产教融合”的建设思路,依托学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慧化港口与服务等交叉学科群平台,面向宁波市“聚力产业能级大跃升、建设先进智造新高地”的目标要求,以教育和产业融合互动,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理念,着力化解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现代产业学院、高端装备制造核心共性技术服务学院和解决行业重大技术难题的主要创新载体。

一、实施产教学研“四合一”战略

夯基赋能放大“校企联合”优势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具有良好的装备智能制造学科基础,拥有“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宁波市智能装备特色学院”“宁波市智能制造学院”等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产业学院共建企业海天集团、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集团、浙江湾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均是行业龙头。

产业学院依托“校企”已有产学研平台,深化“联合共建”内涵,明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专业技能实训教育环节边界,积极回应和协调校企合理诉求,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有效嵌入企业人才供应链,在提升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稳定企业技术人才源,实现双向赋能与共赢。

立框架梁巩固“资源耦合”机制

准确识变,厘清人才供应侧与需求侧关系,科学架构产教融合组织机构,实现产教融合“行稳致远”。

校企之间已建立常态会商机制,落实专人、明确专责,形成动态闭环的沟通和管理体系,针对不同企业的产业定位、发展环境、资源禀赋,以及学校人才和师资培养规律、节奏,探索相互嵌入式合作方式,形成了“短中长”结合、“进企入校”互补等多元合作机制,如在海天集团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重点突出大学生“全方位”在岗实习实训;与均胜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大学生“长实习”机制,由企业工程师指导开展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实习,精准服务人才培养。

坚持以宁波、浙江区域人才需求为重点,依据区域制造业行业企业紧缺人才特点,分类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一方面,把专业建设作为一个环节嵌入产业链,使之与其他环节相辅相成、形成互动,促进专业建设;另一方面,根据产业所需人才的要求调整专业建设路径,发挥校企联合培养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实现有特色建设发展。

谋深略细构建“产教融合”体系

产业学院聚焦区域产业特点,前瞻“互联网+”,紧密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及高端模具等战略新兴产业需求,培养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实践资源不足、教师对行业技术的掌握存在断层、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企业实际项目所需的技能存在“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以产业学院为介质和驱动,致力于系统构建“产教融合”体系,推动人才联动培养、科研联合攻关、师资共建共享等深入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建设等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融合。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

二、擦亮人才培养“211工程”特色

人才培养“211工程”是专门针对进入现代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学生进行的职业规划与育人实践计划;是一项以“2年发展目标、1年成长计划、1项落地成果”为主要内容和任务的人才培养周期综合举措和人才供应链体系。

人才培养“211工程”

“全员全链”培养

学生进入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培养体系后,将被指导开展二年职业规划,使其了解自己、了解专业、了解产业,增进专业认同和行业归属。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进行产业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促进专业知识体系向产业知识体系的衔接转化;学生在第四学年进入产业学院共建企业,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开展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应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实现每个学生对企业所涉产业环节全过程参与、全过程检验、全过程基本掌握。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发挥各有所专的优势,实施项目建设驱动,实现人才高质量培养。

“真刀真枪”实训

实习实训环节坚持“全真环境”与“因材施教”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环节,用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答好毕业大考,真正做到“真刀真枪”,考训一体。

目前,率先推出的“工程师班”协同育人方式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

2021届25名毕业生参加首届“海天工程师班”学习实训,学员们全程进驻海天集团,在企-校双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近期,“工程师班”进一步拓展丰富,2022届除了已经进驻海天集团第二届“海天工程师班”的15名学生外,另有14名学生也先后进驻宁波均胜集团、宁波博威集团,开始在双导师指导下的毕业设计环节。

“双师双能”发展

学生在哪里,老师就应该在哪里。产业学院坚持师生合育,在学生实习实训环节配备校-企双导师,推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促进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加强技术交流,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实现了教师向工程师、工程师向教师的相互转化,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能力;另一方面,校企双方建立互聘机制,让教师成为一线技术工程师,让企业工程师成为专业兼职教师,在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积极地融合促进作用,有效助推“双师双能”型师资规模结构持续优化。

 

项目式教学

三、取得共建多赢阶段性成效

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提质”

现代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紧密对接地方产业,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将毕业生打造成了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毕业生整体就业结构向高质量转变。

2021届41人被宁波市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录用,占就业总人数的27%。

2022届毕业已有21名被海天集团录用、8名被宁波均胜集团录用。

引入企业资源参与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实践,积极探索与企业联合人才培养,每年25万元企业奖学金用于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创新实践、学科竞赛。

海天集团出资支持学生开展“海天杯”机械设计竞赛,星宇电子(宁波)有限公司出资支持学生开展“星宇杯”大学生科研立项活动和学科竞赛,“星宇杯”大学生科研立项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届,共有340余名学生参与项目研究,42个项目顺利结题,发表论文7篇,申请专利14项,27个项目完成实物、模型、设计、软件等,2021年第一届“星宇杯”智能小车竞赛吸引了34组共177名一年级学生参加,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专业兴趣,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

企业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学科竞赛,近三年在机械设计竞赛和工程训练竞赛中取得一系列成绩,获省级及以上奖13项,其中国家级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浙江省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工程训练竞赛三等奖1项,浙江省工程训练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星宇杯”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

订单式精准化助力求职“提效”

2021届进入“海天工程师班”的学生共有25人,其中24名毕业生在海天集团就业,一年后的留企率达95.6%。

2022届“海天工程师班”的15名学生已有14人被海天集团录用,共已有27名毕业生被宁波市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录用,达到了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27%。

这种精准式的人才培养,大大地提高了求职和招聘的“效率”,做到了学生、企业都满意,充分实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长实习”的曾平洁同学说:“在均普实习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老师的双重指导下,我学会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我加强了团队意识,解决难题的能力明显提升了。”

多维度广领域合作层次“提级”

在产业学院推动下,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不断扩展。

校企党支部共建促发展。机能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与海天集团第六党支部共建,以党建引领校企产教融合,促进双向互动、资源共享,带动人才培养。

企业家进校“讲学”,成为大学生的“青春导师”。如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旭东、海天集团总裁助理兼人资本部部长虞文贤、海天集团组织发展总监陈兴、均胜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谢炜等到校为学生讲课指导;企业导师现场指导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学生的人生以启迪和激励。

同时,建立了“人生导师”制度,聘请合作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定期到校为学生指导人生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和目标。

学校与企业技术合作攻关不断深入、领域不断拓宽,2021年度与企业合作承担宁波市相关领域的重大技术攻关暨“揭榜挂帅”项目9项,占近三年来校企联合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总数的56%。

 

学生深入企业接受企业导师现场指导

近年,学院与企业联合成立了一批合作平台,有智慧海洋牧场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与宁波星箭航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流体传动与控制联合实验室”、与成都一通密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 “浙大宁理-一通密封高超密封数字设计与先进测控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提升。

现代产业学院的成立促进了产业精英人才的引进,如年初杨勇博士的加盟。杨勇博士长期在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曾担任世界500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增材制造全球项目总监职务多年。

产业精英人才的引进将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k4S5mKx1HXqErl4g2aVrg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