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聚:如何让“高冷”的思政课更接地气?这所高校有本“三字经”

时间:2019年05月27日    编辑:孙桂荣    来源:     浏览次数:

在一般人眼里,思政课像是一门“高冷”课。老师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却参与积极性不高。其实有些时候,这种课堂氛围也让不少思政老师“心累头大”。

如何让思政课脱掉“高冷”的外衣走近学生?“我们想到让抽象理论与具体问题的结合,让理论教育讲好‘宁波话’”,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伍醒如是说。

于是从2014年起,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将思想政治课“微化”,通过微话题、微实践和微载体对思政课的内容、形式作探索创新。

微话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师生沙龙”,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思政教学创新的方式之一。在沙龙课上,老师们会选用社会热点,与学生共同研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一次以“ 如何看待跳广场舞”为话题的师生沙龙中,学生们就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在小区周边跳广场舞的行为不可取,会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容易引发邻里矛盾”“我认为社会上出现反对跳广场舞的声音,是不是反映出城市基础设计建设的不够完善?”……

只见学生们时而若有所思,时而慷慨激昂,意见相左时还会争辩的面红耳赤。而在一旁的老师反而成了听课者的角色,不时地点头表示赞许。

我们了解到,这么多年来,参与的同学不断在变化,话题也在实时更新,直到如今已经151个话题,涵盖了政治、经济、民生、文化等各个方面。“以往的思政课,呆板而枯燥,老师照本宣科以及单纯说教太多,我们真心喜欢这种上课方式,点赞!”一位同学表示。

微实践:把思政课堂搬到红色遗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思政课程《近现代史纲要》的微实践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通过寻访宁波城区和鄞州区的抗战遗迹遗存,汇编宁波抗战故事,让学生在实地寻访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铭记历史,提高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加过寻访鄞州抗战红色足迹活动的同学们,在活动结束之后都不止一次地表示,亲身走一遍当初激战过的地方,被激起了浓浓的爱国情怀。据了解,在今年暑期,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将再实地寻访红色遗迹,感受红色文化。

微载体:运用多种载体将思政课堂延伸至课外

针对当代大学生伴随网络成长的特点,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开发思政课教学公众号,把微故事上网,将微视频、微信订阅作为教学新载体。“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淘思想吧”就是学校思政部老师们建立的一个微信公众号。这里汇集了课程章节知识点、课堂教学案例、美文赏析等材料,实现了师生的实时互动。

打开这个公众号,能看到不少关于美德、家风、强国的文章。其中,专栏《学子强军梦》不得不提。这里面记录了宁波理工学院27名学子从军报国的事迹,去年《学子强军梦》更是印发成册正式发布。在新书发布当天,土建学院学生俞俊杰十分感慨:“品读完学哥学姐建功军营的故事后,原来我的青春梦想是毕业后经商致富;现在,要先守边关卫国防。”

记者了解到,今后学校将新增更具互动性的课程载体,丰富思政教育的微载体形式,促进思政教育的课堂更向课外延伸。

据了解,“微化”教学实施5年多来,结合宁波和本校的教育资源,围绕“本地化”和“校本化”的理念,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思政课克服了教材抽象和简约、教学内容疏离学生的不足,增强了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走进去,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听故事,让学生自己去讲思政课,最终达到让思政课讲出‘宁波话’和‘学生话’的教学目的”,伍醒如是说。(记者 金铭 张灿毅)

相关链接:https://h5.nj.nbtv.cn/news.html?articleId=30166095

Baidu
sogou